2025年10月1日,美国爆出一个大新闻:政府即将停摆。原因其实很简单——参议院没能通过政府拨款法案,导致大量政府工作人员只能暂时休假。不过,也不是所有的部门都停摆,像法院系统这样的部门还能照常运转,避免了政府完全停摆的局面。
其实,美国经历政府停摆并不是什么新鲜事。自21世纪以来,政府因预算问题停摆过好几次。比如2018到2019年的停摆,就持续了35天,创下了历史最长纪录。再比如2013年,因为医保改革争议,政府也停了16天。每次停摆后,民主党和共和党通常会达成一个临时预算协议,让政府暂时继续运转,然后再花时间商议最终的预算方案。时间久了,美国民众对这套程序也早就习以为常了。
不过,这次停摆与以往有所不同。最直接的区别,就是市场反应。美股主要指数的波动表明,虽然停摆的短期影响不算大,但如果停摆时间延长,后果可不容小觑。更令人担忧的是,特朗普和共和党内部的MAGA派(“让美国再次伟大”派)。本以为他们会像以前那样赶紧解决问题,但发现他们似乎对停摆的长短并不在乎,甚至可能为了自己的目标,故意拖延进程,让政府陷入更长时间的停摆,以此来施压与他们意见不同的人。
展开剩余78%要理解这次停摆背后的深层原因,得从美国的债务问题说起。特朗普当年竞选时,经常强调美国政府的债务太高,必须控制。他提出了一些计划,比如成立一个效率部门,削减预算。但这些措施实施下来效果并不明显。效率部门没有显著降低债务,政府办事效率也没有得到改善。后来推出的《“大而美”法案》虽然在医疗和科学领域削减了预算,但同时又实施了减税政策。结果,美国的国债不仅没有减少,反而越积越多。
到2024年,美国国债已经接近37万亿美元,预计到2025年将突破40万亿美元。其实,不止特朗普,共和党历任总统都采取过类似做法。例如里根,他曾喊着要改革降债,但在1981到1989年间,美国的债务从不到1万亿美元涨到2.85万亿美元,几乎增长了三倍。和这些前任相比,特朗普的“独特之处”可能就在于他不在乎政府功能是否受损,这也许在博弈中能作为一种筹码,但对解决债务问题,丝毫没有帮助。
目前,两党在预算问题上争执不下,关键点就在于临时拨款法案。民主党希望继续实施拜登和奥巴马时期的医保政策,尤其是奥巴马的平价医疗法案,这能帮助更多人获得医保,尤其是低收入群体能得到补贴。但共和党反对,他们认为民主党不该将医保政策作为条件,必须无条件支持临时拨款法案。背后的核心分歧,反映的是两党在政府职责上的不同理念。民主党倾向于加强社会福利,而共和党则主张削减财政开支,限制政府对市场的干预。
然而,问题的复杂性在于,现阶段白宫由特朗普和共和党控制,而民主党内部分裂严重,缺乏强有力的领导。面对困境时,民主党不仅难以团结,还频频妥协,导致他们在和共和党博弈时显得十分软弱。因此,很多人认为,民主党最终可能会在这次停摆中妥协。
要解决美国的债务问题,其实就是开源和节流两个方面的问题。但两党在这两方面都缺乏实质性的进展。
首先说开源,就是增加税收。共和党历来主张减税,坚决反对加税。而民主党虽然提出了一些税收方案,比如对富人征税、对数字经济征税、征收碳税等,但至今没有一个切实可行的方案。而且,在全球化的今天,资本流动十分自由,美国若加税,很多企业可能就会将业务转移到税负更轻的地方。比如开曼群岛或爱尔兰。尽管OECD曾提出全球最低企业税率15%的建议,但到2025年,只有部分国家落实了这一政策,美国至今没有完全执行。因此,仅依靠加税来增加收入,显然不现实。
接下来是节流,即优化政府支出。美国政府的效率问题早已成为社会痛点,许多部门都存在浪费现象,但两党并没有从根本上思考如何提高效率。反而,他们更把这个问题当作政治斗争的工具。而且,美国政府支出中,社会保障占了很大比例。如果要提高这块支出的效率,必须对整个社会保障体系进行改革。但这不仅耗时耗力,而且改革过程中会得罪大量中老年群体,因为他们是社会保障的主要受益者。两党都害怕失去选票,谁也不愿意轻易动这块硬骨头。
特朗普曾向选民承诺,他能在不付出代价的情况下解决债务问题。但事实证明,这种承诺根本不可能实现。实际上,世界各国的政府都面临类似的财政和债务问题,至今没有哪个国家能够找到完美的解决方案。大家都在边走边扛着压力,寻找办法。
总的来说,美国政府的停摆不仅是一个政治事件,它还是美国债务问题的缩影。两党争吵不休,都没有提出真正有效的解决办法。特朗普的债务承诺没有兑现,民主党也无法给出切实的方案。无论是开源还是节流,美国两党都未能真正走到底。如果美国长期陷入这种债务和政治博弈的循环中,不仅会影响国内经济的稳定,可能还会因美元的全球影响力,对世界金融体系造成连锁反应。
未来两党如何行动,是否能够有效应对美国不断膨胀的国债,值得我们继续关注。毕竟,解决美债问题并非短期内能轻松完成的任务,它背后藏着两党意识形态的深层分歧和美国政治体制的根本弊端。
发布于:天津市永华证券-配资服务平台-线下配资平台-安全炒股配资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